若要评选出广东及港澳地区的年味符号,盆菜必定榜上有名。
把裹着汤汁的食材夹出,一口接一口吃进嘴中。饱满Q弹的鲍鱼、软糯可口的鹅掌和花胶、吸满汤汁的各类素菜……
多种平时不常能吃到的高端食材一盆聚之,看上去是大杂烩,但讲究的是“和味”,既有共同的荤香鲜美,又保持各自的口感风味,一盆菜里可荟萃百菜百味。
吃着吃着额头开始冒出细细的汗,而此时颅内早已放起烟花!
盆菜一出,年味即来
盆菜,源于客家人传统的“发财大盆菜”,在粤港澳地区十分流行,是当地人逢年过节或者重要喜庆日子时的必吃“硬菜”。它的起源,则众说纷纭。
传说一认为,盆菜与文天祥过伶仃洋后有关。
传说,文天祥被元兵追杀后,登陆东莞(现在的深圳)的滩头时,船夫们感慨文天祥的一片丹心,纷纷拿出自己家里储备的猪肉、萝卜等食材,又捕捞了点鱼虾招待文天祥一行人。
不过由于当时船上没有那么多碗碟,船夫们便将所有菜肴装在木盆中献上。多种菜肴烩在一起就成为了盆菜初代。
传说二认为,盆菜与南宋末年时期的皇帝逃亡到香港的经历有关。
宋帝为逃离元兵追赶,落难到如今的香港元朗,正当随从四出张罗食物之际,当时的村民得悉皇帝驾临,纷纷将家中最珍贵的食物贡献出来,仓促间便以盆充当器皿,盛载佳肴。这也成就了盆菜一向把最贵重的食材摆在最上层的方式。
但不管史实如何,盆菜以烹饪方式的多元化,食材结构的个性化,享用时营造的团圆氛围成为越来越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。
满满一盆堆放如小山般的盆菜,象征着“盆满钵满”的吉祥寓意。大家手持筷子往下翻找美味的食物,呈现出一片情趣盎然的情景。
怪不得常常有人感慨:“盆菜一出现,年味就来了!”
今天,就为大家推荐一款“顶流”盆菜,谁吃谁知道——
满盆鲜香,团圆必备
不知道有没有粉丝朋友们自己亲手做过盆菜,光是要把精选的干货泡发好,就要用上好几天,期间还得定时换水观察。
泡发好才是第一步,接下来的熬汤才是重头戏,得把老母鸡、鸡骨、猪骨分别预处理好,再放入锅里熬12小时。
熬好后,过滤掉汤中的汤料,分成两份,加调料分别做出底汤和卤汁,用这样的精华卤汁为食材提味。
最后,摆盘、淋上底汤就能上桌。
听到这,估计有不少粉丝朋友们被劝退了。别急,这就为你解锁更快的做法——Amalee鲍参佛跳墙大盆菜,10分钟就能吃上盆菜。
Amalee鲍参佛跳墙精选花胶、海参、鲍鱼、鸭掌、蹄筋、贝柱、花菇等食材配上鲜美浓郁的鲍汁制成的2千克大盆菜,可谓团圆优选。
在锅中烧开水,连同盆菜的透明包装袋一起放入水中,煮10-15分钟就能装盘享用,一份足够8-10人吃!
如果觉得盆菜太大份了,Amalee还有单人份的即食佛跳墙哦,拿来拌饭或者当宵夜非常惬意。